Aegista mackensii (A. Adams & L. Reeve, 1850)

Taxonomic name: 
外形
殼形: 
殼高: 
約15mm
殼寬: 
約40mm
螺層數: 
約7-8層
形態描述: 
殼中大型、右旋,螺塔低扁,呈盾狀,殼為褐色,具淡褐黃色半透明殼皮,體螺層周緣略有一稜角,沿體螺層殼周緣長有殼毛,殼表有些許明顯的斜線生長紋,體螺層下部向殼臍緊縮。殼口斜位,呈扁圓形,成體殼唇緣外翻、反捲,呈瓷白色,具光澤。殼臍開孔大、明顯而深,寬度約為殼總寬度的1/3。
棲息環境: 
棲息於山區森林內之樹林或草叢底層,常可發現於葉背或岩縫間。
分布區域: 
日本、中國、臺灣全島。
調查記錄: 
臺北市芝山岩、大屯山,新北市熊空、淡水、觀音山、烏來,屏東縣來義、好茶瑪家,宜蘭龜山島,嘉義縣阿里山,新竹縣關西,苗栗縣,花蓮縣太魯閣砂卡噹、靳珩橋、大同大禮、綠水合流步道、蓮花池、文山溫泉、太魯閣管理處等。
備註: 
Pilsbry 於1902 年曾發表另一亞種:A. m. formosana(即現所使用中文名之由來),但未對此亞種做過討論,應為本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