扁蝸牛
Species Bradybaena similaris (Férussac, 1821)
模式標本產地:
殼中小型、右旋,螺塔低,殼頂鈍,縫合線深,螺體層稍突出,周緣圓滑,殼呈淡褐黃色半透明,有些個體於周緣有褐色橫紋,殼表具有細密的生長紋。殼口扁圓形、傾斜,外唇緣與軸唇緣稍有外翻,但不反捲,殼唇緣薄,近邊緣處呈白色、稍厚。臍孔窄小而明顯,部分被外翻的軸唇所遮蔽。軟體呈淡黃褐色。本種殼的形態變異大。
棲息環境:
棲息於潮溼森林內之樹林與草叢底層,也棲息於人為之農田、苗圃或花園,是種廣適應性種類。
分布區域:
日本、中國、韓國、澳洲、臺灣全島等。
調查記錄:
新北市淡水、板橋,基隆,屏東縣墾丁、來義、好茶瑪家、恆春半島內文地區、滿州鄉,臺灣中部,宜蘭縣龜山島,東沙島,臺南,高雄,花蓮縣太魯閣。
備註:
根據記錄,扁蝸牛一年繁殖一代,約於4~5月繁殖,卵為白色圓球形,大多產於植物根部土壤層表、土縫間或落葉堆中,每次產30~235顆卵。臺灣的扁蝸牛屬於早期隨人為作物引入。